每篇報導的開頭和結尾都得寫得好。任何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是最強而有力的部分。一個好的開頭,會讓讀者一頭栽入,也提供讀者觀看整篇報導的框架。大多數的研究指出,不管主題是什麼,若一篇報導的開頭不吸引人,讀者就不會往下讀。同樣的,結尾是讀者可以從整篇報導帶走的一段想法。
開頭的方式包括:
- > 人物或場景刻畫。
- > 用一個短句概括報導主題(而非整篇報導)。
- > 結果或影響。然後你就可以回溯事件怎麼發生的。
不管用哪種開頭,都別讓讀者等太久才告訴他們報導主題。根據經驗法則,介紹性的素材不可超過全篇報導的10%。但不要把這10%當作——用教科書的名詞說——「延遲導言」(delayed lead)。你的故事該開始就要開始,而且沒必要一開頭就列出一堆事實。
結論也是差不多。讓人滿意的結尾包括:
- > 結尾不要發散(清楚告知主角們怎麼了,或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 再簡述主題一遍,提醒閱聽眾為什麼對此議題感興趣。
- > 創造一個「亮點」或「痛點」(出人意料的結局,讓讀者思考)。
- > 強調脈絡,把議題放回它的位置,提醒讀者有什麼希望、限制和相關發展。
- > 回到開頭我們遇到的人,用他們的話作結。
別僅為了完整而寫結語,而且千萬別告訴閱聽眾「時間會證明一切」。你是調查的人,如果你沒有提供一個肯定的解釋,隨隨便便擺脫這篇報導,無異摧毀讀者對你權威的信心。
同樣能栓緊報導的要素是轉折:也就是故事從一個階段移動到下一階段,從一段到下一段。最能創造統一敘述的技巧是:
- > 經常提及主題。
- > 用衍生的隱喻來把想法緊綁在一起,讓它們栩栩如生。例如,你可以用人體來比喻環境,需要所有部分共同合作。
- > 把意象、物件、格言或其他合適的用在你的調查上,像條線一樣貫穿全文。
- > 這些簡單的字,可以大力幫助你的讀者跟著你,追蹤複雜論述。用指示性質的字眼,指出這段是承接前段(「又」),還是改變方向(「但是」),或是個結果(「所以」),或跟隨其後(「接著」)等等。
等你寫完初版草稿後,報導可能還不盡完美。這是個長期的報導,所以在最後階段有一點很重要:重新檢查在報導初期階段搜集的資訊是否過期,以及有沒有跟後期的發現相互衝突。同樣的,新的事實、科學報導或是檢驗結果都可能出現,所以很值得再做一遍網路搜尋。或者,某兩頁中間的文字太臃腫,對閱讀是種負擔,那你可以把它從主文中抽出來,放進資訊框或是邊欄。不過,最好的故事總是改寫不只一次。編輯文章既非多餘,也不是享受或苦差事,而是為了寫出最好故事過程中的一環。如果獨自改寫或編輯文章讓你倍感沉重,找個同事或是團隊夥伴,幫忙編修或批評指教。好主意常來自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