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調查報導有時很冒險,尤其在對政治議題敏感的國家,記者可能會遭逮捕或謀殺。所以,就算沒有真的轉入「地下」工作,工作時如履薄冰仍很重要。你有責任警告你的消息來源,報導刊登後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同時也要向他們指出,公開這些消息會對社會和公共利益有什麼助益。唯有當你跟消息來源把這兩個面向都討論過後,你才能說你的消息來源「知情」同意在報導中具名。確認你的消息來源明白,跟你見面、在電話或電子郵件中討論報導時,面臨什麼風險。
別在你可能會被他人偶然聽到、竊聽、錄音(電話通話)、被駭(電子郵件)的地方,討論消息來源相關的事情。記住,追蹤電話紀錄非常容易,手機通話也是,而且使用一般信號追縱、找出你的位置所在,也很簡單。在你前往必須保密的會面前,關掉手機並拿掉電池。確保任何關於消息來源的筆記或紀錄,都放在安全的地方;放在與調查毫無關聯的第三方那裡,也許不賴。
坦率又表明身份、跟你交談時毫不含糊,這類證人是對抗權貴的扭曲、謊言、錯誤和罪行,唯一有效的方法。所以你得花時間,才能得到這些。不過你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你說,或是他們的發言一定要公開;你得了解他們遲疑背後的原因,別怕去問他們這些原因是什麼。一個好的問題像這樣:「要是大家知道你的名字,會發生什麼事?」有時候是出於個人恐懼:沒有證明文件的移民,害怕要是自己的身份曝光,就會被驅逐出境;資深公務員可能害怕遭到開除、甚至入獄;HIV帶原者可能害怕遭受他的社區攻擊。
在交換任何資訊之前,向你的消息來源解釋,你可能需要跟其他人說明他們的身份。與你的消息來源討論你會如何隱藏他們的身份,包括你會如何引述到他們的所在地、背景、狀況甚或性向。要是消息來源要求某些資訊不公開,或是僅作為背景資訊,接受吧——雖然你可以試著確保你的編輯和這個報導相關的同事,也都瞭解這個要求。你的編輯可能會要求你揭露消息來源的姓名,當你說出口時,請確保這則訊息只留在編輯辦公室裡,不會傳出去。這是維繫記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關係中,唯一最高原則。如果你曾應允隱瞞某人的身份,你必須要說到做到,就算那代表你最後會淪為階下囚。但絕不要向消息來源事先承諾你做不到的事。讓消息來源匿名或非公開紀錄,遠比消息來源承受拷問甚至死亡,而你必須承擔起道德責任,來得要好。
別忘了,很多國家的記者和編輯會受到嚴刑拷打,逼供消息來源的名字。而在這些國家,媒體的違法行為常歸屬於刑法而非民法,你的證詞可能會不利於你的消息來源,而拒絕揭露消息來源,又可能會被視為阻礙或藐視法庭,被判入獄服刑。你得好好構思你的界線該劃在哪裡。在開始調查之前就要想好,你準備保護你的消息來源到什麼地步。
「我當記者最糟糕的經驗是,有位消息來源遭暗殺,因為他身上帶的資訊比他提供給我的多太多,但他想測水溫。他不想要身份曝光,但顯然跟他一起涉入事件的人,沒有花太多力氣把就他揪出來,然後他就被處理掉了。所以,也許身為消息來源,最好不要一點一滴透露消息,這樣就沒有殺掉你的理由;或是乾脆冒險使用真名,這樣之後所有針對你的行動,都很清楚就是在回應你的吹哨者行為。這算是保護消息來源的另一面。」山姆・索爾(Sam Sole),《郵政衛報》,約翰尼斯堡。
不過,在報導使用不具名消息的唯一理由,就是保護你的消息來源遠離傷害。匿名消息通常難以掌控,而且會使報導不精確,也一定會讓讀者對報導失去信心。但匿名消息也能提供第一手內部知識、確認重要資訊,甚至提供額外證據的線索。至於你會怎麼在報導裡提到你的消息來源,請跟他們達成共識,並想辦法用安全又清晰的方式描述他們。「一名在森林部工作的環境科學家」,比「一名科學家」來得要好,除非他是該部唯一的環境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