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成為傑出的調查記者?

3. 如何成為傑出的調查記者?


特質1:滿腔熱情

調查記者艾芙琳・葛洛尼克(Evelyn Groenink)認為,熱情是最重要的特質。「多數調查報導都吃力不討好。時間和體力的消耗會讓你的編輯不耐,有權有勢的人會覺得你很煩。如果你喜歡領穩定薪水、固定升遷,如果你最深的盼望是取得管理職和相稱的薪資,如果你喜愛受貴國或貴社群大人物邀請參加晚宴或聚會,那麼調查報導工作可能不適合你。不過,如果你享受挑戰,熱愛真理正義,想提供重要報導來服務你的閱聽眾,管他要花多少時間和體力,而且就算某些權勢人士最終對你沒什麼好感,你也沒關係,那就盡力去做吧!」

特質2:充滿好奇心

問問題,才能開啟調查報導。這些問題可能來自相關新聞事件,或是你的日常生活見聞。

特質3:主動出擊

很多新聞室都在資源有限和截稿緊繃的狀態下運作,所以在新聞會議上提出的調查報導點子,並不會每次都立刻被採用,尤其是資料不足和議題模糊的更不會。調查記者得主動做好初步調查,並將想法化為紮實的報導計畫。如果新聞室仍然沒興趣,可能就需進一步主動尋求支援,譬如調查基金。

 特質4:有邏輯思考、組織和自律能力

調查報導耗時,又因伴隨著法律風險,得細細核實。所以你得仔細計畫,善用時間,特別講究並反覆確認事實,確保故事環環相扣,彼此沒有衝突。

特質5:保有彈性

調查可能會無預期轉向。有時,最先問的問題可能變成死路一條,或是開啟另一個更有趣但還不明確的問題。此時,調查記者得保有重想或重新設計調研的彈性,而非執著於原本的想法。

特質6:懂團隊精神和溝通技能

電影常把調查記者刻畫成一匹「孤狼」。確實有時侯會發生一種狀況是,祕密太過重要,需要某些防衛措施到位後,才能跟別人分享。但最棒的故事常來自團隊合作,運用新聞室內外現有的技能。像是電影《驚爆焦點》(‘Spotlight’)裡的調查團隊,就是因全員皆投入調查天主教神父性侵孩童案件,才成功讓案件水落石出。調查報導對專業知識的需求可能包山包海,從科學、公衛到經濟學和社會學,一位記者知道再多,也不可能精通所有專業,因此良好的聯繫管道和人脈,成為團隊工作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良好溝通,確保所有貢獻己力的團隊成員,都了解報導的目的和標準(精準、誠實、保密)。

特質7:報導技能健全

這不代表一定要拿到新聞學位,而是要具備足夠的訓練和經驗,知道如何辨認資訊來源、計劃報導研究、做好採訪(且有察覺對方回答不真的能力)、下筆精準又資訊豐富。此外,記者要能注意到自己的洞察力是否已不夠用,然後不恥下問,尋求意見或協助。若發生意料之外的事,如果你經驗不足,良好的團隊合作可以讓他人補你不足的技能。

 特質8:常識淵博和良好研究能力

找出相關事證,知道問題在哪裡,充分瞭解調查的背景脈絡,這樣可以讓你避開死胡同。然而,若調查引領你到一個不熟悉的領域,調查記者要能夠讓自己迅速熟悉背景、不成文規定、術語,以及該領域關鍵角色和議題。這時,從跟專家對話中獲得資訊、使用搜尋引擎、找出並瀏覽關鍵書籍等能力,都至關緊要。最重要的是,不管有沒有空,調查記者要讀完所有能讀的資料,因為任何一丁點背景資訊都可能對報導夠有用。

特質9:公平和倫理道德感強

調查報導可能會讓消息來源的安全、工作甚至身家性命冒上險,如果魯莽指責他人,類似風險也可能擴及受指責的人。為了確保消息來源和報導主角受到尊重對待,並保護他們盡可能遠離傷害,調查記者得具備周延而強烈的個人倫理道德。此外,支援調查報導的新聞室也得有明確的倫理準則,並有討論、解決道德難題的程序。有時候,公眾信任是你的最佳防護罩,但如果你違反道德,就會喪失這層防護。

特質10:守口如瓶

八卦不會成為好的調查報導,閒扯可能讓調查還有相關人士的性命置身於險境,甚至洩露風聲給商業對手,他要不搶先報導,要不在你有機會採訪受訪人之前先知會對方,讓受訪者提高警覺。總之話說太多,可能會以各種形式暗中毀掉整個故事。

特質11:公民義務

調查記者常遭攻擊「不愛國」,然而調查記者是為關懷公共利益所驅,努力做報導,讓社會更好。


本章定義調查報導並解釋其對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也說明何以調查記者要說服編輯支持調查報導並非總是容易;因為這要看你的發現是否有潛力,讓編輯願意全力支持。因此,第二章將討論如何找到「報導源頭」 ,並確保過程中,你沒跟錯線索或誤判內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