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帶輿論風向的專家


我們稱官方發言人和說客為「帶輿論風向的專家」:雇主付錢請他們來,為雇主提出最有利的論據,以及最正面的解讀,以「扭轉」事件。不過,要揪出帶風向的專家並不總是那麼容易。部長的新聞聯絡官顯然是其一,但那些私下收款、推銷某理念訴求或某政黨派系的記者呢?那些暗地裡餵給記者一整包故事的官方或商業消息來源呢?或是實際上接受商業公司資助、推銷某產品的「專家」」呢?還有那些未經審核就刊登匿名消息的網站呢?以上這些全是非傳統的帶風向專家,愈來愈多人利用他們,來推銷各種可大可小的理念訴求。譬如美國政府雇了一家商業公司,「管理」政府在波斯灣戰爭(Gulf War)的公眾形象,而該公司的執行長驕傲地把自己形容為「資訊戰士」。

不過,處理已知的帶風向專家,比處理假新聞來得容易。你知道部長的發言人本來就是雇來為問題擦脂抹粉、讓眾人聚焦成就,只有技巧最差的發言人才會說謊,因為別人只要做一點研究,就可以輕易拆穿他的謊言。完善的初步調查乘以良好的採訪技巧,便可搖落推託之詞,也動搖原本想要誤導人的重點。記住,發言人只是在做他們的工作,就像你在做你的一樣。

官方發言人之外,政府和幾個大型企業會養自己的情報機構,他們可能會暗中想超前老闆們或是自己的目標。美國政府就曾經利用其情報機構,把海珊(Saddam Hussein)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故事植入媒體報導,後來才發現,他根本沒有那些武器。

把故事植入報導中是特勤局的日常,畢竟整個組織本就以影響媒體為目標。他們常常監視記者,以找出調查的人知道什麼事,他們甚至會企圖讓記者成為他們的一員(有些案例成功了)。他們也常餵食記者(聽起來很厲害的)資訊,意圖帶記者風向,再透過記者去帶大眾風向。當有人太願意「幫助」你,提供重要錄音帶或文件,這時要非常、非常小心,就算他們的動機聽起來很合理,還是得謹慎處理。

成立非洲調查記者聯盟(African Investigative Reporters Network)的艾芙琳・葛洛尼克(Evelyn Groenink),曾著手調查在1988年,南非非洲人民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巴黎代表戴爾西・薩坦波(Dulcie September)遭暗殺一案。在此案中,法國特勤局為了掩蓋自己扮演的角色,故意在報紙植入許多錯誤報導,「指證」殺手為外國人。葛洛尼克曾接到一名聲稱「受騙的商人」,允諾要把跟著名法國軍火商「長達300小時的談話錄音」交給她。消息來源找上媒體的動機看起來很合理:受騙之後,加以報復。但當葛洛尼克開始問這名「騙局受害者」一些問題,像是手頭有如此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監控機會、機票以及人際網絡可供使用等,消息來源就消失了——這名「受騙的商人」跑到了倫敦。葛洛尼克現在合理懷疑,他實際上可能為英國政府或是英國軍火工業做事。

經驗法則告訴我們,自己找的消息來源總是比找上門來的消息來源好。要求一定要跟你在暗巷碰面的「深喉嚨」,而且說他絕不會把關於這次會面告訴別人,因為「他們在追我」,實際上很有可能就是「他們」的一員!尤其是「熱門」報導,你常會遇到心不甘情不願的消息來源,堅持他們所說的一定不能公開,或是不願意具名。但無論如何,你都得搞清楚他們到底是誰。如果你缺乏消息來源的背景細節,就不會知道他們到底夠不夠格談論哪些類型的資訊。風險最高的消息來源就是電話那頭的聲音,而且未經查證——就算水門案的確是由深喉嚨開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