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寫電視/廣播稿

2. 如何寫電視/廣播稿


注意:本文並非完整廣播稿寫作指南,僅提供幾點提示,談廣播調查報導如何用字,以及如何建構好敘事。


所有的廣播故事都會伴隨著影像鏡頭或是聲音引言。同樣的影像或引言可以訴說許多故事,端看其脈絡而定。旁白的目的則是確保觀眾全盤了解你的報導。

有見地的文字,可以讓觀眾從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極為普通的影像或乏味的引言。在廣播節目中,環繞著引言錄音而成的稿子,打造脈絡,最為有力。但在電視節目,一則報導的影響力,影像決定了八成。就算是好的電視稿,也沒有辦法百分百彌補無聊的影像或是引言,因為沒有「抓住」觀眾,接著他們就會轉台。不管是廣播還是電視,你建立的故事都需要圍繞在影像或是錄音片段。這叫做「為耳朵而寫」、「據影像而寫」、「據聲音而寫」。

從你的攝影機捕捉到的現場報導開始,接著小心挑選用在解說和轉折的字詞,以達到:

  1. (a) 強調報導最重要的面向
  2. (b) 當影像或引言只展現某些面向時,提供平衡報導
  3. (c) 擇選並強調你想要觀眾注意的事
  4. (d) 連結不同的影像或引言,解釋它們如何隨著時間推移
  5. (e) 為影像或引言建立脈絡
  6. (f) 藉由增加額外的意義或解讀(但不要扭曲資訊或是去掉脈絡),去「詮釋」影像或引言

播音員或播報員可以且應該對上述優先事項盡心盡力,但並不代表他要在觀者和新聞之間不斷插話,成為一只濾器或是一道障礙。有人在現場說故事的收音,永遠比在電台錄製的聲音更好。

電視廣播和紙媒的差異包括:

> 當閱聽眾在讀東西時,如果讀不懂,總是可以跳回去重讀;電視廣播只有一次機會,瞬間即逝。

> 閱讀紙本時,錯誤容易被發現,而且每次讀者翻回去的時候都會再遇見。電視廣播中,觀眾要不一開始就發現錯誤,要不就不會發現。

> 讀者閱讀時,明確指引——大標、圖說、段落——可幫他們在頁面上找到道路。但若節目播到一半,新的閱聽眾才插進來,就很難瞭解發生了什麼事。

> 讀者可以暫停閱讀,去做些別的,重新回來時就從上回暫停的地方讀起,不會錯過任何東西。但電視廣播就沒辦法,除非這段節目有錄下來或是放到網路上。

> 電視廣播提供讀者更多新聞自己說的證據(例如:現場聲音、影像),讓報導看起來更有說服力(「這一定是真的:我在電視上看到」)。但也基於同樣的理由,電視廣播扭曲真相的力道也更大。

> 電視廣播只存在於時間中——除了可下載的電台節目,不像報紙,有可摸到的「實體」。

> 看或聽電視廣播新聞的時候比較難專心,因為它真的就閃過讀者的腦袋,所以比較容易留下一個大概的印象,而非細緻的記憶——這就是為什麼整體的包裝如此重要。

> 電視廣播新聞不需要高超閱讀能力,但可能需要廣泛知識,好去理解整套節目中各形各色又播放迅速的資訊。

> 相較於灰色的報紙頁面,電視廣播節目看起來或聽起來,更容易吸收。雖然報紙得花比較長的時間去讀,但讀者會從報導書寫中得到更多詳盡資訊。

基於上述原因——亦即電視廣播媒體的本質和觀眾吸收的方式——電視廣播稿需要的語言技巧,跟在印刷媒體所運用的大相逕庭。但除去媒體差異,你就是得跟有限的時間或空間戰鬥,好傳遞足夠的事實。試著找到一個「明星事實」或是一個想法,可以馬上抓住你的觀眾,並用它作為整套調查報導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