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計畫調查?

1. 如何計畫調查?


千萬不能從發想階段直接進到調查階段,發想只是一個起點。由於調查報導乘載著沉重的社會責任和各種法律風險,你必須確保你的報導盡可能周密、準確和全面。又由於媒體工作需要團隊共同努力,挹注大量資源,你也得確保跟同事之間溝通良好,並可取得完成專案所需的素材。基於前述原因,報導開展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仔細規劃。

讓你的工作計畫成型的要素是:你的發想源頭。如果你的報導發想來自親身觀察或是趣聞軼事,那你需要確認這些個人經驗能不能代表更廣泛的趨勢或議題。如果你的發想來自於密報,在前進到下個階段前,你得確認其真實性、可靠度和消息來源的可能動機。不過,就算你發現你的消息來源無懈可擊,初步事實亦無可辯駁,這個確認過程的第一步,仍有助於把你的報導發想,轉化為集中聚焦的假說或問題,而調查將證明假說的真偽或回答問題。然而,計畫的起頭階段從來就不會是定局。要保持足夠的彈性,才能應付調查可能發現的新資訊或新方向。

報導的起頭往往只是一個泛泛的發想,需要調查的主題範圍很廣(而且可能超過處理能力範圍)。美國《亞特蘭大憲政報》(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調查記者、前編輯主任湯瑪斯・奧立佛(Thomas Oliver)談到:「專案容易變得包山包海,有時候還徹底涵蓋該主題所有你想知道的事。這是缺點,不是優勢。」從他所說的,可發展提煉出一個好技巧:寫下來,好找出路。試著寫出報導的概要——亦即用一段文字來描述報導。這是打開新聞室腦袋、進到報導裡的方式,還能勾勒出幾個可能的解釋。這也有助於你去瞭解,這份報導最適合用地方角度來框限,還是能指涉到區域或擴及全國。在這個階段,請思考以下問題:

  • > 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讀者要在乎?
  • 哪些人牽涉在內?他們如何涉入?後果是什麼?
  • 哪裡出錯了?如何出錯的?何以出錯?出錯的後果又是什麼?
  • 這則新聞是什麼?這則報導內容是什麼?有哪些關鍵字跟這則報導有關?
  • > 論述邏輯是什麼?報導出刊後誰會獲益、誰受害?這則報導會促進社會價值或行為的辯論嗎?這則報導會凸顯系統或程序錯誤嗎?

回答這些問題,將有助你思考如何說故事,並確認調查方向。

舉例來說,自來水服務私人化後爆發大規模腹瀉,你的報導可以這樣切入:當人們無法向私人公司買水時,他們去哪裡找水用(關鍵字:負擔能力);或者你可以從另個角度切入:拜訪水廠,查看安檢是否合宜(關鍵字:未符正當程序)。仔細思量這些問題,將有助讓報導的深層價值搬上檯面、受到注目。同時,這也是檢視優先任務如公共利益的時刻,並停止做那些只是為了曝光而曝光的報導。在你製作報導時,避免使用可以多重解讀、不嚴謹的詞彙!當你搜羅所有所需的證據,你就可以回到這些問題,把你的寫作調整到適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