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預算


另一個專案計畫需要評估的重點是:預算。調查將需要消耗多少金錢和資源?在推估預算總額時,需考慮到的要素包括交通費、住宿費和餐費(你可能需為你消息來源提供住宿),還有專家意見、翻譯、謄寫或其他服務的費用,搜尋資料庫或紀錄的花費、取得公證文件影本的費用、通信費(電話或網路)以及攝影開銷等。如果你是團隊作業,你的預算也需要涵蓋到頭兒們(如專案經理)、工作坊、田野調查等花費。

對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小型媒體組織來說,預算很緊繃;美國主要報紙投入調查報導的預算,可能都足以支撐他們整份報紙營運一年。這種情況下,你得運用奇發異想來找出其他資源來支持你。國際捐款組織會是個好的出發點,有時候他們的利益範圍剛好跟你的調查重疊。不過要注意那些藉此推進自身優先議題的捐款人。如果捐款人關心的議題跟你不一樣,就別浪費時間在那些不會支持你的人身上。另種可能是群眾募資。為一般新聞專案或是在調查報導部門工作的刊物募款變得愈來愈熱門,但難度也較高。


可能的獎學金和更多關於群募的資訊及成功案例整理在這裡:


多數記者同意,付錢給消息來源不是個好主意。金錢的誘惑可能會鼓勵消息來源說謊或誇大。更糟的是,如果之後消息來源聲稱,他們是為了錢才提供資訊,證據可能會因這筆錢而遭撤回,或是不足採信。而且為了報導付錢,對你所屬媒體的倫理形象不好,也有損你的調查技能。不過有一些情況例外,如彌補消息來源因為受訪而少掉的工時,或交通等其他花費。但即使如此,雙方都要很清楚這筆款項的用途為何,而且要以較低或是「正常」價格來計算開銷。提醒消息來源,他們提供訊息是在幫忙受影響的群體或是整體社會,而非在賣你個人或你家報紙人情。

為了獲得管道而行賄官員,也會敗壞名聲。但在某些群體,官員已經發展出任何事都要略得小惠(如「跑個腿」或是「來杯冷飲」)的文化——甚至幫他們早上去辦公室開門!這種形勢下,如果沒有給官員揩點油水,你可能就無法工作,然而當你給出這些油水,你就冒著危及整份調查報導的風險。不管這些油水多微不足道又多例行公事,如果官員向他的長官或是媒體對手透露你付他們錢,依然會被看作是行賄。針對這種要求,你應該想辦法發展出一套因應策略:把每個相關情況都想透徹——如果之後遭受挑戰,你可以為此行為(最重要的是向你的讀者)解釋、辯護嗎?解釋你報導工作的重要性,然後建立盟友,試著取得合作可能,總是比較好的。